背熟英文單字的同時讓你變柯南 by I Spy
在還沒有 iMac,iPhone,iPad 這些 " i " 系列產品前
猜猜看有什麼迷人的 " i "
跟蘋果牌系列產品一樣令人著迷?
想想從小到大什麼遊戲是讓你玩不厭
充滿刺激,最富挑戰性
Hide and Seek 躲貓貓?
像是偵探柯南一般,運用細微的觀察力
撥絲抽繭,展開地毯式的搜尋
各項可能的關聯性通通聯想進來
就為了將答案找出來,解開謎底
在美國有一套童書 ” I SPY "
它的系列書籍及產品早已經在全球銷售超過數百萬冊
不但走進幾乎每一美國所有幼稚園和小學教室
有學齡前的孩童家裡多少也必備著一兩本
I SPY 除了讓老師和學生瘋狂演練書中的謎題之外
直到現在讀者們也還不斷創造新的、屬於自己的 I SPY 圖片和謎題
而電影 “當哈利碰上莎莉” 也曾出現關於 I Spy 的對白
證明著 “ I Spy " 這個詞兒,早就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
是美國每個人從小到大的經典口頭禪
I Spy…. / 我找到….;我想找…..
1996 年,小編在紐約參與 I SPY 互動光碟製作時
有幸和書的作者(攝影師和文字作者)一起開過多次會議
才知道這系列書成功的背後,作者在幕後投注了相當大的心力
也難怪書可以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力
至今銷售量仍屹立不搖
I SPY 基本上是個在滿佈物件的 “ 黑洞 ” 畫面上,尋找隱藏物件的互動遊戲書
作者不是僅僅將一堆物件隨意地撒在鏡頭前拍攝就完成了
其中物件擺放的位置,與謎題間的細微關係佈局
都再再運用著高超的創造力與巧思
負責視覺的作者Walter Wick除了是個專業的攝影師之外
也是益智遊戲俱樂部的成員
他非常熱衷於透過攝影和科學創造謎題、遊戲和視覺的幻象
如果你仔細看每一個跨頁
除了精心企劃的主題、豐富細緻而富美感的畫面構成之外
還藏了許多的玄機,幾乎讓你每一次翻閱,都會有不同的驚喜
這本書可以讓人一讀再讀,百讀不厭的主要原因
是它有太多種不同的閱讀方式
你可以一頁一頁根據文字的提示尋找答案;也可以不看文字直接在圖片探索
或是尋找那個唯一作者刻意放在每一個跨有中的神秘物件
你可以一個人自得其樂;也可以找幾個朋友一起比賽看誰先找到所有的物件…
不管哪一種讀法,絕對都可以得到無窮的樂趣!
一般人開始最入門的玩法,通常僅由書中提供的謎題在畫面中尋找解答的物件
而這些物件只佔不到畫面中所有物件的百分之二
這樣的密度可以輕易提供讀者創造自己的謎題,跟其他人一起玩
這種玩法在家長陪孩子一起玩時,也提供相當隨性的自由發揮空間
Walter 經營畫面的苦心可以由下面這張圖片一窺端倪
這是他在 I SPY "Fun House" 裡的鏡屋的跨頁
為了完成這張照片他先用三面大鏡子 (兩面有門洞,一面沒有) 架購了一個房間
所有的物件然後才一個一個用長夾子放進去
精心的配置讓乍看是完全對稱的空間充滿了不對稱的細節
你永遠搞不清楚哪些是真實的,哪些是反射的物件
Walter的作品從不用合成,所有的光學幻覺都是在鏡頭下產生的
他也非常熱衷於科學的實驗
在 I SPY "School Day" 裡的破氣球機不是只有"看起來"可以搓破氣球
他真的可以搓破氣球!
Walter 做了無數的次的嘗試,確定它真正可以運作才開始拍攝
http://www.walterwick.com/ispy_school_movie.htm
I SPY "Spooky Night" 裡面也有一大堆令人讚嘆的細節
比方說書房裡的書架上有一個暗門
他巧妙的安排一個可愛的骷髏人由暗門裡探出頭來
暗們推進去其實是另一個神奇的世界,充滿著懷舊物品的貯藏室
而由羽毛球燈製作成的壁燈,放大仔細看
又會和謎題呼應著怎樣的玄機呢
人一出生張開眼的同時,對周遭世界的探索就展開了
肢體五官,辨物探境,牙牙學語,識字認知
就這樣一點一滴慢慢瞭解熟悉了事物人情
如何讓孩子用最有趣的方式辨物識字?
先勾起孩子的好奇心,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專注
若能在遊戲之中,輕輕鬆鬆就認識了單字並記下來
那真是父母求之不得的事
如何讓孩子用最有趣的方式辨物識字?
我想 " I SPY " 這套經典,買回家絕對錯不了的!
想想看 你今天 SPY 了什麼?
\\*^o^*//
更多瞭解攝影師: Walter Wick